139-8950-0275

绍兴云远网络热线
首页 >> 小程序 >>小程序专业知识 >> 三和打工人,去哪了?-绍兴网站建设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三和打工人,去哪了?-绍兴网站建设为你呈现

时间:2023-11-22     作者:绍兴网站建设【转载】   来自:微信派

一部分打工人去的深圳叫福田南山;另一部分打工人去的深圳叫三和。




那些提着红水桶、扛着编织袋的打工人,从内陆的城镇乡村,投奔最初的大城市梦想。他们辗转于各大工厂车间,用汗水换取远高于待在老家的收入,成为城市发展的时代缩影。




这样的故事被纪录和关注之后,三和也意外有了更广泛的大众名声。

image.png


三和从不是一个地名,深圳的人才市场也远不止一处,但创办于1992年的三和人才市场,几乎和深圳特区成立的时间一样长,与无数打工人一起度过了漫长岁月。


历史上,三和人力市场坐落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东环一路。疫情前,老三和所在地经历了城市改造,三和与众多职业介绍公司共同经历搬迁。新三和距离原址大约两公里,而曾经留下无数人奋斗足迹的地方改建为了“奋斗者广场”。


image.png


如今,当站到新三和人才市场的路口,已经不容易看到熙熙攘攘寻寻觅觅的盛况了。整洁的街道,人才市场干净的接待大厅,陆续赶来的有序的求职者,构成了一幅平和图景。


那么,“三和打工人”去哪了? 





01

 走向线上的路 







事实上,告别往日热闹的人才市场也正经历改变。


党兵彦负责三和数字化招聘。他介绍说,过去这些年,包括三和在内的人力资源市场都在逐步走向线上化。以三和为例,线上化的比例在2010-2015年是10-20%,2015年-2019年有50%,现在可以达到80%以上。



image.png


线上化最核心的工具是微信。


如今,一个求职者再找工作,他的流程大概率是这样的:




 求职者会通过工友推荐、三和公众号等渠道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

 然后,他可以通过推荐或推文信息加上招聘经理的企业微信;

 接下来,三和的招聘经理会用企业微信里与求职者沟通了解基本条件和工作经历,并用小程序给他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

 之后,三和会帮助求职者做系统的预报名;

● 当报名、初选成功,再通知求职者前来参加体检及面试。




到了这一步,求职者可以正式开启他的行程了。

image.png

通往工厂的路,以前曾是一次前途未卜的冒险,求职者不知道是否能找到工作,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便千万里前往;现在,三和不仅会帮助规划好车程,提供体检到面试的全程指导,还会为求职者提供免费吃住。




02

 数字化背后的人 







数字化让人才招聘看似更轻松了。同时,一些人站到了背后。


如今,三和的招聘无论是在第三方招聘平台,还是在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最终都由招聘专员加企业微信进行回访和跟进。从2020开始,三和又增加了一个招聘渠道“视频号直播”,三和现在已经做到周一至周五都有直播,每一场场观在3000至6000不等,一天两场可以引流100至200人。



image.png


“线上工具对招聘顾问和财务两个部门的流程简化是最多的”,三和副总经理文馨远说道。


以前服务一个人,招聘的第一步就是他要填一份简历;第二步是如果入职了,面试、签合同,包括后期的入职资料、发薪,这些全部都是线下操作的。


“特别是财务,现在财务随时都可以去发工资,这个人10分钟前提出了诉求,遇到紧急情况要用钱,财务后10分钟就可以给他发出来。”这在以前,第一步要找厂区去核对这个人的工时,再由本人签字、安置员再签字,流程走完,发出工资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image.png


数字化也解决了长期困扰三和的信息永久存储问题。


以前,三和的信息全靠人工的,这些资源在当时环境下没有办法转到线上,二三十年的纸质资料多数早已不复存在。而现在,使用微信的工具,三和自己的小程序就能将信息完整保存。





03

 新来的求职者 







31年里,三和服务了3亿人次。


文馨远依稀记得2015年前后的景象,当时一天的现场人流都在6000至8000人。今年尽管是以往最低的一年,平均每月依然要为各个工厂输送几千人。



image.png


也就是在人流鼎盛的时候,关于“三和”的话题开始流传网络。


“三和大神”的形成有诸多原因:




 一方面,当时深圳用工需求的确很高。打工潮的兴起,大量人群涌入深圳,很多人会把在三和人才市场周边一带的各种经营业态统称为三和,诸如旅店、非法办证等;把根本没有在三和正常登记求职的各类闲杂人员归纳为“三和大神”,用含有褒义的“大神”一词贬义化,用工需求很高的时候,会出来“包工头”和小的职介,导致会有不平等的一些就业问题出现。

● 另一方面,当时很多人信息没有那么透明,人才市场供大于需,就会出现人员滞留的情况。滞留人员当经济条件不允许,就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坐一坐、躺一趟。



image.png

如今,当潮水退去,人才市场的服务也更加精细。线上化、更妥帖周到的安置,甚至长期跟踪下的安抚、鼓励等心理辅导都变成必备服务。

image.png


吴欢彬是第二次参加三和的求职面试了。他瘦脸短发、矮小身材,坐着大厅里安静到难以被发现。不过,聊起自己找这份工作的想法时却目光坚定。




“我准备做一个伟大的产品,只差个一到两万块钱启动资金,进厂干四五个月就能赚到。”

“做产品你不要听那些企业家怎么说,最重要的是观察市场!”

“做产品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物质连接物质。”




吴欢彬今年33岁,至今未婚,家在湖南怀化的一个侗族村子。他16岁那年,因为成绩差,初中还没毕业就跟随亲戚开始打工闯荡。10多年间,他往复辗转于城市乡村,每份工作的时间不过数月。回到老家,吴欢彬也不愿到处走走,他只喜欢宅在屋内反复思考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并能泽被邻里亲友,让他们也都不用干活。

image.png


看来,村里的天才少年还在。


但当他们进城,如今,总算可被温柔对待。





注:文中受访人姓名为化名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