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双生小日记」,跨国团队,中文探索,让纯粹的日记更治愈-绍兴互联网网络公司为你转播1998 年,比尔盖茨曾前往听证会,回应国家对计算未来被一家企业所掌握的恐慌和质疑,同年,一本《比尔盖茨的秘密日记》(Secret Diary Of Bill Gates: A Parody)出版,人们在「日记」中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和真实的电脑天才。 日记的魅力就在于此,相较于人们在公共社交中展现的形象,日记中的你更加真实、更加特别。 而在这次的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中,也出现了日记小程序的身影。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款小程序——「双生小日记」。 私密日记,情绪识别 和希望在微信中引导用户分享的产品不一样,「双生小日记」是一个很克制的小程序。在这个小程序中,用户不能分享自己的日记,不能评论别人的日记,唯一能做的就是——写日记。 打开「双生小日记」小程序,看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页面: 空空如也,来写一篇日记吧~ 在正式写日记之前需要先登录,登录后点击页面下方的「+」号就可以进入日记页面了。 日记的页面也很简单。用户首先可以为自己的日记选一张封面图,图片不一定要求人像,可以随意选择,台词截图、风景、手绘……都可以成为日记封面。 (封面) 接下来就是写日记的时刻了,标题和内容都没有限制,用户可以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受。 日记日记,记事还是最重要的。所以没有封面,发一段纯文字也是可以生成日记的,但只有封面没有文字,是不能生成日记的。 值得一提的是,图片上传下方的「T」按钮也能传图片,但这个图片不是作用在封面图上,而是一个文字识别功能。 看到喜欢的文字,可以直接拍张照片或截个图,「双生小日记」就能用 OCR 自动识别图片上的文字,生成日记文字内容了。如果生成的文字不全是用户所需要的,没关系,只要点击生成的文字,用户就可以对正文内容进行修改。 编辑完日记后就可以发布了,发布之后再点进页面,用户还能看到小程序日记内容对记录者的心情情绪值做了一个分析。它用数字量化了日记记录者的情绪值,悲伤还是喜悦,激动还是孤单都会被一个数字表现出来。 如果用户觉得日记评估的数值不准,也能手动对其进行更改,在五个表情符号中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己心情的表情进行修正。 除了单篇日记的心情分析外,用户也能在「我的」主页面看到自己的「情绪管理」情况和「人格测试」结果。 用户可以通过日记记录的综合情况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评估,自己的情绪值如何?五维情绪雷达图的表现如何?性格属性如何?通过「双生小日记」这款产品,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 克制社交,表现真实 在讲到自己的小程序时,「双生小日记」的开发者表示: 双生小日记是一个最大化日记数据的效用,能够让用户通过写日记去调节自己的情况的小程序。 心情日记本、情绪调节……这些都不是新词汇,市场上也有很多款专注心情日记的产品。就连本次比赛,进入决赛的小程序也有两个是专注心情日记内容的,一个是「札记」,另一个就是「双生小程序」。 同注重日记与心理,二者针对的用户需求点几乎一致,但解决方案和产品却完全不同。提起这个产品时,「双生小日记」的开发者也不吝好评: 他们的创意点还是非常好的。我们两个团队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但在好评背后,「双生小日记」的开发者依旧表达出了其对自己产品独有优势的自信。他们的算法就是一个较大的创新点,相较于目前市面上 NLP 算法分析的单一维度情感,双生对情感的分类分为了五种。 「双生小日记」团队的作品和心理学进行了融合,他们基于大五人格理论制定了一套量表,提炼出了五种情感。算法在分析用户时会做情感的五分类而不是单一的二分类。数据集也是由开发团队基于电商数据集手动进行了人工筛选。 当然,「双生小日记」目前的算法瓶颈也还在数据集上。团队希望在未来日记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日记数据本身也能作为数据集优化「双生小日记」的算法,让 NLP 和心理学进行完美地结合。 「双生小日记」中还设置了用户反馈入口,目前已经收到了 120 条左右的有效反馈,已经有 100 条反馈得到了解决。这个重视用户反馈的团队为了针对反馈进行重点开发,还特意做了一个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做到迅速回复,直接管理。 双生团队对日记和社交也有自己的思考。他们认为,在社交场合中,很难流露出本我真实的情感和想法。用户发在社交媒体的私密内容往往要面对一些更广阔的人群,这部分人群难以把控,私人的内容往往不会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可以说,越来越多发布在社交媒体的私人内容可能都无法表现出用户真实的情感。用户在(社交媒体中)发出的文字从最想表达变为了最想展现。 「双生小日记」也不可避免的融入了社交元素,但是这个特立独行的团队却不倡导社交,提倡弱社交。他们认为: 社交工具很多,如果沦为社交的日记,那就不是日记了。我们匹配的用户双方只能点赞交流,没法评论。用户还可以选择写日记交流,这样就很有写信的感觉,在日记里又多了一点慢节奏的元素。 在「双生小日记」开发者看来,日记是个好载体,用户能够借由日记去表现真我,记录真实,缓解压力。在喧嚣的社交网络中,还有一小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就是双生团队最初的想法。所以在「双生小日记」这款小程序里,你看不到引导分享的设置,看不到过度浮夸的展示,一切都是克制的,一切都是为了纯粹的「宁静之地」。 如果说简洁的产品和私密的表达是「双生小日记」的初心,那比赛结束后团队打造的营销活动则是这次大赛带给「双生小日记」的新启发。 比赛过后,更进一步 「你是我日记里写下的七夕」。 这是双生团队在比赛结束后做的一个营销推广活动,双生团队毫不讳言这个活动受到了比赛中另一个团队的启发「84 号邮局这个产品的情怀很好很好,我们也想通过活动去营造这种感觉。」 于是,七夕分享日记活动诞生了,这是「双生小日记」的第一个运营推广活动。智能匹配、会员赠送,再加上传统佳节的造势,这一波推广为「双生小日记」拉来了现有用户近五分之一的新用户。开发者也在活动后的总结中,对这个拉新效果表示了满意。 但除了满意,他们还针对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复盘。太赶的时间,太紧张的人员,没有灰测、没有推广渠道、没有考虑男女比例问题、结算出现 bug,活动优化页不够好…… 谈起活动中的遗憾,开发者有很多想法和思考想要表达。但对于这第一次的营销尝试,他们还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比赛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只有一个活动的启发。 双生团队是一个跨国团队,一个成员在中国,一个成员在美国。在复赛之前,「双生小日记」开发周期足够,两个人做了一个项目管理的文档,按照优先级罗列功能点,各自会在空闲的时间里针对重要的开始开发。 但复赛的时候评委针对「双生小日记」提出了很多问题,从体验上到算法,评委的客观意见让开发者无法忽略。此时,距决赛只有两周的时间。 时间紧迫,双生团队跨国组合可能存在的劣势却成了他们的优势。美国与中国的时差长达 12 小时,这或许对沟通有很大的影响,但在跑模型时,却可以做到昼夜不停。 双生团队在那两周基本做到了 7x24 小时开发,一个白天,另一个也是白天。两个开发者利用晚上 8 ~ 11 点的交叉时间进行技术交流,然后剩下的时间专心跑模型。 靠着这昼夜不停的「跑」,双生在决赛中展现的小程序已经和之前的初始版本,有了较大不同。 沟通自身,专注纯粹 「双生小日记」跨国团队的两个成员目前都已经是研究生了,两个要毕业的学子想用大学最后一点时光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带上了自己的「双生小日记」参加了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 在谈到本次比赛和校园开发的不同时,他们还提起了本科学习的一段稚嫩的时期:项目推进有问题、技术实现不敢迎难而上、砍需求、找替代方案。相较于之前学习中的不成熟,已经是研究生的他们在这次比赛中更勇于挑战自我,在产品的打磨方面也更加细致。 (双生团队制作的 16 种情绪插画) 事实上,在这次比赛前,双生团队的一个开发者就曾制作过小程序。他在小程序刚推出的 1 月份就做了一个背单词的小程序 demo,可以说是微信小程序的首批开发者了。 在双生团队看来,小程序是用来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服务、连接一切的纽带。就是因为小程序缩短了服务与人之间的距离,他们才在小程序上做了这样一个即用即得的日记本。 「双生小日记」的核心是通过日记,去做到管理调控情绪,用小程序的心理分析、数据统计、测试反馈等一系列手段让用户看到更真实的自己。当然,这个团队未来更想做的是让 NLP 和心理学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让日记更特别。 每个孩子在小学期间几乎都曾被要求记日记。离开课堂后,有人将这个习惯抛弃,有人却将之留了下来。双生团队就是在这最初的日记中寻找着新的价值。 日记是最为私密的记事,而私密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真实。「双生小程序」想要在日记中找到真实的你,帮你认识自己、管理自己、与自己沟通。 (图片来自:Lily & Val) 张小龙曾经说过「每一个不善于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同样不善言辞,双生的开发者更想帮助用户与自我沟通。先认识自己,再与他人沟通。 目前「双生小日记」的用户注册数正在稳定增长,但留存率不高依然是个问题。团队目前想优先做好写日记功能等基础功能的用户体验,争取把基础功能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然后优化算法,继续丰富核心功能。 比赛结束了,但小程序并没有结束。就像双生团队说的「既然不是最好,就更有理由继续前进了。」 走过强手云集的比赛舞台;听过鞭辟入里的评委点评;受到不同类型的对手启发。「双生小日记」借这个比赛发散了思维,尝试了更多的可能性。 他们复盘了自己的推广活动,继续优化自己的算法,未来还计划优化自己的项目架构。这个团队没打算让这个小程序只停留在这个夏天,他们还在竭力提升用户体验,做好产品。 这也和比赛的目的相同,应用开发赛,最主要的还是应用。通过比赛让高校计算机教育与新兴的计算机技术接轨,让年轻的开发者一起共创小程序生态,让小程序更实用、更多元、也更年轻。 让比赛先告一段落,让比赛中的作品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