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号读书,怎样读出4000W+“阅读量”?-绍兴网络公司为你呈现时间:2023-01-11 从青楼女子到第一位被卢浮宫收藏作品的中国画家,如果不是视频号博主@赵健的读书日记 讲出了这段故事,非艺术史系的普通人恐怕很难了解这位被张大千和徐悲鸿称赞不已的大师。 视频发布短短两天,就在视频号上收获了400w+的观看量。而把这段故事记录下的旧书《画魂》也从出版社仓库最里层一跃而上,重新加印。这直接给《画魂》的作者石楠带来了新的“苦恼”: 一位84岁的老太太,要每天在家里给一万本重新加印新书亲笔签名。 “始作俑者”赵健倒是对此颇为自豪:“能够通过我的努力,把很多出版社都已经遗忘掉的老书旧书重新盘活,让读者能够看到真正优质的好书,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赵健自小在戏园边长大,不仅能讲能唱大段大段的唱词,也由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期间,他就成为了敬文图书馆借阅量最多的读者,一学年将近借阅了400本书的他甚至获得了学校的表彰。而在走出校园后,赵健又和朋友们开了一家书店,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高峰之后,低谷紧随。由于疫情爆发等原因,书店始终在亏损状态。于是,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赵健逼自己转战线上,开启了读书人生另一段峰顶的攀登。 视频怎么剪?讲稿怎么配?有哪些书值得推荐?又有哪个平台更适合做这件事?看到作家冯唐每周坚持在视频号上做2到3次直播,赵健的心里有了答案。 “视频号是一个很尊重知识的平台,很多人会通过这个平台关注知识型的分享,我的内容和这个方向很契合。” 经历了剪辑软件和视频稿件的软磨硬泡,赵健完成从“小白”到“全职高手”的转变,视频号@赵健的读书日记 内容质量也越来越高。 7月底,@赵健的读书日记 诞生了第一条10w+的视频号内容。坚持之下的回报,让赵健对视频号有了更多的展望。8月中旬,赵健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并且跟他的前辈作家冯唐一样,把直播当成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来做,每天直播4个小时。 与“3,2,1,上链接”的带货直播不同,赵健的直播节奏更慢,更像是一次书店旁朋友之间的闲聊。讲讲历史故事,甚至兴致来了唱一段昆曲,京剧。 在不间断的直播中,他也学会了为不同年龄段的粉丝“定制化”推书。 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目多是经典读本,拓宽视野;给“压力山大”的年轻职场人多是推荐散文和旅游书籍,带他们在远方治愈自己;而针对年纪稍长,想提升个人价值和兴趣的人群,经典的国学书籍成为首选。 这样“平平淡淡”又不失内涵和精准度的推书带货,获得了视频号用户的一致认可。 像《画魂》这样的“旧书” “冷门书”,在他“吹拉弹唱”的直播风格下,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15年前出版的《中国大历史》,在他的推广下不仅售空了库存的700套,甚至还加印了8000册;《资治通鉴》这种冷门的国学读物,又被赵健通过视频号售出了3000册。今年视频号“11.11狂欢节”期间,赵健在视频号直播间里分享优质图书更是累计卖出152万元。 很多读者纷纷在后台留言,自己买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考虑价格,单纯是被赵健对于内容的讲述所震撼。这也让赵健认识到,视频号带货确实有很强的潜力,而秘诀其实不在于价格,而是在于优质的图书和内容本身。 优秀的成绩也同样吸引了不少MCN机构发出“邀约”。 但赵健通通拒绝了。一方面,他始终坚持“不是我的专业所长,那就不为我所控”,另一方面,他也怕在机构包装下,丧失了和粉丝直接好不容易积累起立的信任感。 况且在视频号上,赵健的视角也不仅仅局限于荐书带货。 在苏州,赵健拍摄了一位97岁老爷爷与其世代相传经营的百年老书店的故事。 这家几十平米老书店和店主爷爷的故事,打动了千万网友。4000W+播放量和后台上万人询问书店在哪、如何购买的私信,也引起了主流媒体的报道。报道第二天,苏州市长就和文旅局一起去拜访了老人·,并免除了书店20年房租。 84岁老太太,97岁老爷爷,都因为赵健惹上了“麻烦”,也让他也看到人们对知识的热爱并没有远去。但在喧嚣之外,赵健和@赵健的读书笔记也没有忘记线上发力的初心: “我就想搭建一个安安静静的大家可以看看书,比较纯粹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