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公众共抗新冠肺炎疫情,一场应对谣言的战斗也在网络空间打响。本篇将为大家盘点年度热点谣言、分析典型谣言案例、以及从辟谣的社会价值角度评估平台谣言治理的成效。
△ 腾讯政务舆情部副总监 崔斌
2020新冠疫情犹如陨石来袭,全球肆虐,正如联合国世卫组织等权威机构所言,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大量的虚假信息、谣言也借机在网上扩散,因此准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疫情的主要特点、了解其给网络谣言治理带来的挑战就显得意义重大。2020年网络谣言热点领域分布,有着新旧交织的鲜明时代特征,一方面既有「新冠疫情」这一项新议题,同时,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等领域仍是谣言重灾区。1、内容特征上,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情境性和动态变化性。比如疫情高发期,防控措施类、疫情扩散类的议题热度居高不下,而在疫情相对放缓的后期,疫苗研发、疫情治疗等信息则更加引人热议。2、情绪偏好上,普遍利用网民群体恐慌、恐惧的情绪。比如五花八门的所谓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方法,在疫情初期就受到广泛传播,而这些方法大多是利用民众恐慌情绪滋生的谣言。3、涉及主体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主体指向。多数新冠疫情类谣言会冠以权威媒体、权威专家的名义去制造和传播。以新冠疫情类谣言榜单里最热门的「口罩消毒之后可以反复使用」这则谣言为例,在疫情爆发初期,在权威专家和媒体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戴口罩能够有效防止病毒感染,一时间引起了网民争相抢购口罩的狂潮,多地口罩脱销。在全民抢购口罩的大背景下,试图重复利用口罩的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并迅速扩散,从1月初到3月初,相关谣言在全网达到了百万级的传播规模。这张图显示,在腾讯较真平台、科普中国和各路医学专家的反复辟谣下,谣言传播的空间和传播热度才慢慢往下降,这也充分说明,造谣只需动动嘴,而辟谣则要跑断腿。谣言一旦产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带来负面影响。医疗健康类谣言属于传统谣言的一种,通常以「伪科学」搭配「致癌」「抗癌」的夸张标题达到吸金效果,这类谣言有明显的三个特征:1、夸大功效。比如「天价的DVC癌症疫苗,一针能够预防12种癌症」、「科学家发现喝酸奶能够预防癌症」、「生病了应该喝粥,营养丰富还能养胃」等谣言。2、偷换概念。摘取权威研究文章的只言片语,产生一些错误关联让人误信,以「柠檬汁可以减少热量摄入,帮助减肥」这则谣言为例。有关柠檬汁与热量最早的出处来自2020年3月欧洲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结论,说面包和柠檬汁的组合,能够降低人体内平均血糖浓度峰值,这在人们口中渐渐演变成「喝柠檬汁可以使人体吸收的热量更少更慢」以及「喝柠檬汁可以更抗饿和更易瘦」等诸如此类的结论,随即柠檬汁可以帮助减肥的说法应运而生并大规模传播开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则谣言在全网的传播量将近14万条,从它的传播特征来看,中招的主要是年轻女性群体。
3、杜撰捏造。抓住新闻热点事件杜撰捏造,诱导公众陷入认知盲区和误区,比如国内出现一些关于心脏支架的相关热门新闻后,类似「心脏支架在美国已被淘汰」的谣言顺势产生。食品安全类谣言常年高居热门谣言的榜首,这一类谣言有三个特征:1、利用公众认知偏差,过度包装误导公众。比如「椰子油是世界上最健康的油」此类谣言。2、假借国外权威机构,降低公众辨谣能力。比如像「高蛋白饮食可以致癌」、「常吃这个菜籽油容易让人发胖,加剧老年痴呆」等谣言。3、过分解读,刻意制造一些食品安全的风险。比如「吃豆制品对人的身体有害,美国收回了大豆蛋白的健康声明」、「吃面包等于啃鞋底」等,通过夸大其中的危害性炒作一些敏感健康话题。1 、对现有热点信息断章取义。比如「985 、211大学名单正式取消」这则谣言,教育部原意是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而网友却错将“统筹”过度理解为“取消985、211工程”。2、借社会争议话题带动情绪。比如「2020年起,独生子女将无法继承父母房产」,这则谣言假借社会热点事件去带动和扩大公众的焦虑情绪。3、借公众知识盲区制造谣言。比如「地球目前面临小行星频繁撞击的一些威胁」、「在现行的条件下,人类可有可能移居金星」等谣言。围绕2020年特殊的信息疫情,腾讯平台采取精准防控和重点治理,也是腾讯较真平台和微信平台辟谣工作的主线之一。2020年,腾讯较真平台共发布辟谣内容4425篇,累计推出榜单53个,为用户提供超过17.2亿次辟谣科普;1~4月处理了与疫情有关的谣言将近17万条,累计发布疫情辟谣内容超过700多条,这些辟谣内容总共触达用户群体规模3.5亿人,产生超过10亿次的浏览量,可以说,在新冠疫情肺炎期间,腾讯较真平台成为全网疫情辟谣的重要阵地。除此之外,2020年,腾讯较真平台在平台建设和能力升级上也继续和自己较真。技术上,辟谣中台在百万级的数据支撑下,谣言识别模型准确率进一步提升到93%,全年识别和处理谣言将近40多万条;产品上,平台积极响应广大用户的建议和诉求,从留言区了解到用户希望每天实时更新最新谣言真相的需求后,平台除腾讯新闻热点榜外,全新上线了每日较真榜,对全网各个领域相关的留言提供实时查阅和展示;生态上,2020年推出“较真合伙人计划”,与100个专业人士和媒体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总触达用户达上亿次。2020年,微信平台继续通过网信、公安,食药监等政府机关以及科普机构和媒体等多方合作,共同开展辟谣工作,并结合微信平台特点,从公众号、小程序建立举报投诉的多元化渠道,在辟谣文章传播、辟谣搜索服务以及谣言举报打击等多角度开展综合治理工作。2020年,微信平台共生产1135篇辟谣文章,对8836篇文章冠上谣言标记,辟谣文章总阅读量达7亿人次。1月26日,微信平台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引进专业的第三方辟谣机构,对平台中的谣言进行科普,一个月内联合权威的第三方辟谣机构共对超过620多篇的文章进行辟谣以及科普传播。同时,微信平台也注重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比如用微信对话开放平台的AI能力,在公众号、小程序接入疫情分达的功能,方便用户及时获取相关动态,让谣言和标题党无所遁形。谣言的传播,对整个社会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辟谣工作非常具有社会价值。为了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去分析辟谣平台及辟谣信息对遏制谣言的社会价值呈现,腾讯政务舆情部团队尝试构建了一个「辟谣社会价值评估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去量化、评估辟谣对传真相、断谣言、稳民心和强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正向价值。「辟谣社会价值评估模型」由四个一级指标来构成,分别是辟谣传播力、谣言阻断力、情绪恢复力和治理响应力。这四个一级指标,跟传真相、断谣言,稳民心和强治理这四个辟谣的社会价值是一一呼应的,最终得到辟谣工作对中国社会价值的一个指数呈现。辟谣传播力主要评估辟谣信息的传播广度,以及这些正面信息带来的对网民科学素养和认知水平方面的提升情况。谣言阻断力主要评估这些辟谣信息在发布之后对谣言传播的遏制作用。情绪恢复力主要评估辟谣给网民精神情绪和社会心态稳定带来的正面影响。治理响应力主要评估辟谣能否有效的带动和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以及对网络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疫情扩散类谣言最容易引发民众的情绪波动,降低社会抗疫的信心,因此这一类谣言的辟谣工作对民众情绪恢复力的贡献度是非常突出,往往能够给这些负面情绪下降接近5成;疫情奇闻类谣言往往会有天方夜谭的特质,带有娱乐属性,因此也决定了它的社会危害性会比较有限,因此这一类谣言四个指标综合的社会价值普遍偏低。结合这个模型体系,腾讯政务舆情部团队发现,疫情相关辟谣内容能够有效冲断谣言传播达54.5%,同时降低36.5%的社会恐慌情绪,舆论对于辟谣治理行为的整体认可度达到69.3%。在疫情期间,及时辟谣具有较为突出的社会价值。以上就是2020年网络谣言治理情况和相关数据,疫情不息,防控不止,面对信息疫情般的网络谣言,还需社会各方力量同心同向同行,共治共建共赢!